@鹽邊人,“非遺”盛宴來了!小板凳趕緊準備好
發布時間:2019-10-22 來源:鹽邊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今天(10月21日),以“傳承多彩文化,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攀枝花市社區實踐活動鹽邊專場“笮山鍋莊”校園實踐活動在縣城廣場舉行。
同學們盛裝艷飾,歡聚一起,舞姿曼妙,激情飛揚,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現場掌聲陣陣。
縣文化館館長安然告訴記者,“笮山鍋莊”融合了鹽邊本地彝、苗、傈僳、摩梭、傣等多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與其他地方的鍋莊有著不一樣的藝術表現,是鹽邊少數民族共有的、獨特的、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2014年6月,“笮山鍋莊”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鹽邊縣中學校學生 阿苦阿起
這次演出,我們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排練,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活動,把獨具魅力的鹽邊鍋莊展示出去,讓大家了解并愛上美麗的鹽邊。
在縣城廣場南側,我縣“傈僳族織布技藝”等特色非遺項目的展板同樣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近年來,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的工作原則,普查工作全面,整理工作扎實,申報工作積極,保護工作得力,保護成效顯著。目前,我縣共有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位省級非遺傳承人,8位市級非遺傳承人。
安然告訴記者,本屆“非遺節”首次提出了“全域非遺”活動的理念。我縣不僅推選出“鹽邊油底肉”等非遺美食參加成都主會場舉辦的“四川省鄉村振興成果展”和“非遺鄉村美食節”,下一步,還將在全縣范圍內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實現“全民非遺”,體現大眾參與,推動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號召市民一起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