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邊縣推出“響應式”客運打通偏遠農村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
發布時間:2020-06-30 來源:鹽邊縣交通運輸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當前,農村客運一般采用“班線客運”模式運營,即以固定線路運營、固定時間停靠、固定地點上車的方式運營。出于成本考慮,在一些地域廣闊,人員居住分散的偏遠農村,開行固定班線客車或公交不現實,當地學生上學、群眾趕集、生病就醫坐車困難。對此,鹽邊縣推出“響應式”客運服務,出臺政策支持引入服務公司,建立響應平臺,實現偏遠農村群眾出行用車隨叫隨到。
一是引入經營主體。引入經營主體必須具備縣際(班線、包車、旅游、定制客運)以上經營范圍,落戶當地連續經營5年以上,有擔當,能主動承擔政府及主管部門各項應急運輸需求,有健全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及配備相關職能部門。經營主體除滿足班線客運外,還要滿足具備通客車條件的偏遠地區鄉村群眾的定制或包車出行。根據我縣實際情況由縣昌達運業公司開展響應式服務。
定制客運收費標準:按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道路運輸管理局關于征求《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標準》和《農村客運響應式服務標準》意見標準,從車輛出發地至用車目的地里程及道路通行條件測算出單程票價,再用票價乘以車輛載客總數的75%再乘以3倍。由于定制客運相比班線及包車運價偏高,為能減輕群眾用車負擔,每趟定制收費金額由當地政府承擔30%,用車方承擔70%。每趟向行業主管部門報備,并建立臺賬報表。
二是建立響應平臺。建立響應平臺對照《四川省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標準》符合通村客車要求的村所在村委會及集中居住有群眾的地方設置響應式服務公式牌,公式牌上注明公司名稱及負責人聯系電話,方便群眾出行需求聯系。有電話響應式需求的必須做好費用解釋及到達時間的準確服務,得到雙方的認可。響應式負責人15分鐘內及時調整就近運力及時趕到客服用車地點。
三是強化服務監管。農村客運“響應式”安全方面應注重源頭監管:1.“三品”檢查,杜絕旅客攜帶危險“三品”上車。2.客運車輛安檢情況。“響應式”車輛由于路線長、地區偏遠須經具備資質的人員進行技術狀況檢測合格后方能發班。3.駕駛人員資質管理。駕駛“響應式”服務車輛的人員需持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核發的客運從業資格證,才能從事旅客運輸。利用“動態可視系統”對農村客運車輛運行軌跡等情況進行全程監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