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彝族鄉以“三駕馬車”拉動鄉村農業振興
發布時間:2023-01-30 來源:溫泉彝族鄉人民政府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一)以地為本,“拉”動耕地保護。一是著力推進規劃管控。按照保護面積不減少、保護強度不降低、保護性質不改變的原則最大程度上避免生態保護紅線與耕地、人工商品林及建設項目等的矛盾沖突,最大限度為鄉村振興預留發展空間。二是有力推進土地巡查。構建“早發現、快制止、嚴查處”的工作格局,建立鄉、村、社三級巡查機制,確保巡查全覆蓋、無死角、無盲區,切實將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階段。2022年,我鄉開展土地巡查64次,有效制止違法違規用地行為4件。
(二)以食為天,“拉”動糧食保障。一是將糧食產量作為糧食安全的“壓艙石”。2022年,我鄉種植玉米8110.5畝、土豆5700畝、小麥2913.2畝、水稻430.7畝,糧食產量6738噸,最大程度上保證糧食產量供應。二是把補貼資金作為糧食發展的“助推器”。2022年,我鄉發放農民一次性實際種糧補貼41.923565萬元,稻谷補貼2.631577萬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102.74131萬元,晚秋馬鈴薯種植補貼34.2萬元,最高標準提升農村糧食產量發展。
(三)以水為先,“拉”動水源治理。一是常態化開展河段巡查工作。建立鄉、村兩級“河長”工作體系,成立了以書記、鄉長為總河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河長,各村支部書記為村級河長的組織體系,嚴格落實責任,健全工作推進機制。2022年,我鄉共計開展463次巡查,有效加強河流保護工作。二是持續開展污水治理促進水源凈化。2022年,全鄉修建并投入使用污水處理站1座、人工生態濕地2個,解決政府、學校、集鎮居民約1100余人日常生活廢水,平均日污水處理量為80m³/d,人工生態濕地解決村社居民300余人日常生活廢水,現平均日污水處理量為21m³/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