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勝鄉:黨建驅動快步走 茶香飄滿致富路
發布時間:2025-06-04 來源:黨政辦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國勝鄉:黨建驅動快步走 茶香飄滿致富路
國勝鄉深入貫徹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釩鈦首縣、滋味鹽邊”發展定位,依托柏林山生態功能區獨有的氣候條件,深挖優勢資源,聚焦群眾所盼、國勝所能,統籌協調,凝心共筑和美鄉村,持續做好茶葉“土特產”文章。國勝鄉黨委、大畢村黨總支和柏林山村黨支部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聚焦“黨建+”模式,推動茶葉產業創富共同體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
“黨建+品牌”啟動發展引擎。始終把茶葉作為主導產業,不斷壯大經營主體,鄉村兩級黨組織通過“五個統一”即統一運營團隊、統一運營包裝、統一宣傳推廣、統一標準體系、統一銷售管理,切實將生產優勢轉為產業優勢,品質優勢轉為效益優勢,致力于茶葉采摘精細化發展;持續打響“國勝茶”品牌、做強茶產業、做特茶文化,增強國勝農旅融合“茶葉園•共富笮坊”辨識度。2024年全鄉茶葉產量達到100余噸,產值近1.2億元,有效實現了茶企茶農持續增效增收。在第十三屆四川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茶葉”活動中,“川之靈”公司選送的“笮山若水國勝白茶”獲評“金獎茶葉”稱號。充分利用獨特的陽光資源和攀枝花市四星級茶葉現代園區——張家坪園區優美的自然資源以及當地歷史文化,積極拓展茶業功能,延伸產業鏈,將茶區變景區,推進茶業與健康養生、休閑娛樂、教育文化等深度融合。以“滋味鹽邊,茶香椹好”為主題,成功舉辦國勝茶采摘節,進一步強化鹽邊文旅IP,2023年、2024年舉辦的國勝茶采摘節,共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0余萬元,圍繞茶產業的農文旅發展道路已基本形成。
“黨建+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推進共富產業共享,聚焦技術支撐助共富,推進茶多酚、氨基酸主要指標提升示范種植基地建設,保證產量同時,確保茶多酚、氨基酸等各項關鍵指標保持穩定,維護好國勝茶國家地理標識。聚焦項目發展謀共富,大畢村標準化茶園改造提升項目,新建茶葉加工車間,購置現代化茶葉生產設備,建成茶葉噴淋噴灌系統、太陽能殺蟲系統,促進茶園穩產增收,面向農戶提供多個工作崗位,幫扶低收入農戶,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按照“茶樹良種化、布局園林化”的標準,對園區開展低產茶園改造,采取改土、改樹、改園、改善管理等措施,對老齡低產茶園進行改造,提升在產園區土壤質量,使用優質有機肥,改良土壤560余畝;采購茶苗100萬株,用于園區茶樹改良,改良園區茶樹面積320余畝,以茶為媒,茶葉產業標準化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效,致富帶富能力逐步增強,“黨建紅”助力“茶葉綠”成效顯著。
“黨建+共富”強化組織領導。強化黨建聯合,深化茶企整合,錨定村集體造血功能不強的問題,改變單打獨斗模式,深挖地方產業帶頭人,發揮非遺傳承人羅順兵帶動作用,采取“企業+專家+基地+農戶”合作模式,整合茶葉種植等產業優勢資源,形成集種植、采摘、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茶產業鏈,實現“1+1+1+1>4”的效果,做到茶葉抱團發展、產業升級、產值提升”。全面分析資源優勢和發展瓶頸,落實“1名鄉班子成員、1名包村工作人員、1名村干部”的“三個一”聯系制度,主動靠前服務,幫助解決茶園用地、引水灌溉等問題,入戶走訪了解茶戶種植意向和需求,搜集意向茶戶30余家,實現簽約種植,受益人數達100余人,為低收入群體提供就業幫扶崗位,更進一步賦能品牌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