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邊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春季預防食源性疾病的提示
發布時間:2024-04-02 來源:鹽邊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春季來臨,氣溫逐漸升高,各種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食物容易腐爛變質,若不注意飲食衛生,還極易罹患感染性食源性疾病。同時,在這春意盎然的季節,山上、野外、路邊、公園里、小區綠化帶各種野生植物和蘑菇破土而出,部分地區出現因自采蘑菇、野菜和野果等導致的中毒和死亡事件。根據近幾年出現的食源性疾病情況,提示如下:
一、常見的食源性疾病
(一)預防細菌性食源性疾病。
隨著氣溫的增高,食物易腐爛變質,其中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較高的溫度下存放,如果食品中含有充足的水分,在合適的pH值和營養條件下致病菌就會大量生長繁殖或產生毒素;被污染的食物未經燒熟煮透或者煮熟后又受到帶菌容器或食品加工工具或食品從業人員帶菌者的污染,食用后引起發病,常見癥狀為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細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發生在餐館、學校食堂,常見的食物-病原組合包括副溶血性弧菌-動物性海產品、沙門氏菌-肉類、沙門氏菌-蛋類、蠟樣芽孢桿菌-面米食品等;預防致病菌污染,要從原料的引進、加工、消毒及工作人員個人衛生等多個方面嚴格把關,加強餐館、食堂的衛生監督管理,確保食材的新鮮、清潔、安全、無害。
(二)預防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1.預防毒蘑菇中毒
鹽邊縣地處川滇交界處,屬于春季毒蘑菇中毒易發區,主要由自采或誤食野生蘑菇引起,多發生在家庭和街頭攤點。毒蘑菇中毒常見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痛、幻視幻聽、譫妄、光敏性皮炎、肝脾腫大、呼吸困難、肝損害甚至死亡等。預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食用野生蘑菇,各地應根據當地毒蘑菇中毒的特點、毒蘑菇種類、高發季節,結合氣溫、濕度、降雨量等因素,在野生蘑菇成熟期前進行預警預報,及時發布風險警示或消費提示;在野生蘑菇采食期,產菇和有采食野生蘑菇習慣地區的有關單位,應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告知廣大居民不采摘、不買賣、不食用野生蘑菇;在發生過誤食毒蘑菇中毒的地方,建議豎立附有毒蘑菇照片的警示牌。
2.預防四季豆中毒
四季豆(又名菜豆)含有皂苷和植物凝血素等天然毒素,若未充分燒熟煮透,毒素沒有被完全破壞,食用后可導致中毒,主要發生在家庭和單位食堂,因此食用時一定要“燒熟煮透”,使四季豆失去原有的生綠色和豆腥味再食用。
3.預防野菜、野果中毒
春季野菜生長旺盛,因誤采誤食野菜、野果引起中毒的事件也日漸增多。中毒原因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有些有毒植物與野菜、野果的外觀相似(如:毒芹與水芹、化兒草與血皮菜,馬桑果和桑葚等),誤采誤食后引起中毒;二是有些野菜、野果含有微量天然毒素(如:蕨菜、桐油果),如果烹飪不當或一次食用量過大也會引起中毒。野菜中毒主要發生在家庭和農家樂等場所,野果中毒多因兒童和野外作業者誤采誤食引起,中毒癥狀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多見,嚴重的可出現呼吸困難、昏迷,甚至死亡(如:毒芹、狼毒草等)。因此不要隨意在公園、路邊或野外采摘不熟悉、不認識的野菜、野果食用。
4.預防其他常見植物中毒
另外比較常見的易導致中毒的還有發芽土豆中的龍葵素中毒,新鮮黃花菜的秋水仙堿中毒,川烏、草烏中的烏頭堿中毒等。
二、食物中毒如何處置
1.一旦出現食物中毒的癥狀,首先應立即停止食用中毒食物,盡快去就近醫院進行救治。
2.癥狀嚴重的可以打120呼救,盡快治療,越早去醫院越有利于搶救。
3.食物中毒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清除毒物、控制感染、盡快補液和對癥治療。
4.在家自救的時候可使用緊急催吐方法盡快排除毒物,如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幫助催吐。早期的催吐、導瀉非常重要。
5.在發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導致中毒的食物樣本,以提供給醫院進行檢測。如果身邊沒有食物樣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醫生確診和救治。
三、預防食源性疾病小貼士
1.不食生肉或沒煮熟的食物,將生肉、家禽、海鮮和雞蛋與即食食品分開。
2.不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污穢不潔、霉變、生蟲及其他含有害有毒物質的食品。
3.不隨便食用野菜、野果。
4.生吃或直接食用的瓜果要用潔凈的水徹底清洗并盡可能去皮。
5.少食用煎、炸、烤制食品及漢堡包、方便面、碳酸飲料等高脂、高鹽、高糖食品。
6.不飲用不潔凈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來水。
7.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應洗手。
8.提倡使用公筷公勺,餐具要洗凈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
9.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品、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超過2小時的熟食或剩余食品。
10.購買食物時,應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超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不購買無廠名、無廠址或無保質期等標識不全的食品。
11.打開食品包裝前,或在進食的過程中,如發現感官性狀異常,應立即停止進食。
12.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檔或衛生條件不佳的飲食店;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會危害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