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寶苗族彝族鄉:土里埋著“金疙瘩” 富“芋”路上有收獲
發布時間:2024-11-04 來源:鹽邊縣融媒體中心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現在好了,除了自家種的地有收成,每個月還能拿到3000元的固定工資,生活更好了。”在紅寶苗族彝族鄉的干坪子村,王巫葛正在田間地頭精心照料著一壟壟茁壯成長的紅嘴芋。盡管這片土地并非他的私產,但他的臉上還是洋溢著滿足與幸福。這份家門口的工作,不僅讓王巫葛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更圓了他的安穩就業夢。

據悉,該片種植紅嘴芋的土地共60畝,原本是干坪子村的一塊撂荒地。直至去年,在鄉黨委、政府支持下,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整合村集體閑置土地,形成規模效應。按照“黨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群眾行路”發展模式,這片昔日的荒地成為了村級集體經濟的試驗田,不僅激活了土地潛力,更為村民帶來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近年來,紅寶苗族彝族鄉致力于挖掘本土特色種植業潛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引導農戶進行探索性種植,促進經濟發展。干坪子村以每年2萬元的租金將土地出租,探索引進適宜的優勢產業,并引導租戶聘請本地村民參與管理,有效增加村民穩定收入的同時,促進優勢產業的知識傳播和技術普及,形成“示范一點、影響一片、帶動一群、造福一地”的集群發展效應。

今年,干坪子村的紅嘴芋預計將迎來4萬斤的豐產,這一成果讓村集體和種植戶看到了干坪子村獨特的自然稟賦與芋頭種植的高度契合,更激發了村民與村集體對農業結構調整的信心。立足“以點帶面”的策略,干坪子村今年又試種了5畝甜白芋,正計劃逐步示范推廣,加速全鄉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為經濟注入新動能。
下一步,紅寶苗族彝族鄉將主動拓展市場,構建穩固的產銷對接渠道,進一步釋放農村經濟活力,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