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邊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關于春季野菜食用安全的風險提示
發布時間:2025-03-11 來源:鹽邊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鹽邊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關于春季野菜食用安全的風險提示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又到了野菜、野花、野果、野蘑菇等植物生長的旺季。野菜因其獨特的風味和營養價值,深受人們喜愛。然而,春季也是食物中毒高發季節,為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鹽邊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特發布春季野菜食用安全風險提示:
一、提高警惕,謹防中毒
(一)不采食不認識的野菜。許多野菜外形相似,但有些有毒植物與可食用野菜極其相似,極易混淆。例如,石龍芮(俗稱“野芹菜”)與水芹、黃花菜與萱草等,一旦誤食,輕則惡心、嘔吐,重則危及生命。建議廣大市民不要隨意采摘不熟悉、不認識的野菜,尤其是生長在污染環境(如公路邊、污水旁、垃圾填埋場等)的野菜,以免誤食中毒。
(二)不購買來源不明的野菜。部分商家銷售的野菜可能存在原料來源不明、加工過程不規范等問題,存在安全隱患,建議謹慎購買。盡量選擇正規渠道購買野菜,并保留好購物憑證。為避免儲存不當變質,野菜最好現買現吃,不要長時間存放。
(三)不輕信野菜養生謠言。網絡上關于野菜功效的宣傳五花八門,部分內容缺乏科學依據,甚至存在夸大宣傳、虛假宣傳的情況。建議廣大市民理性看待野菜的養生功效,不要盲目跟風食用。
二、科學食用,確保安全
(一)食用前要浸泡清洗。野菜食用前要用清水浸泡清洗,去除表面的泥土、雜質和部分殘留農藥,摘凈去腐,清洗浸泡要到位。建議浸泡時間不少于30分鐘,并多次換水。
(二)烹飪方法要得當。食用野菜之前根據野菜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烹調方法,不提倡生食野菜,部分野菜含有天然毒素,需要經過焯水、浸泡等處理后方可食用。例如,蕨菜含有原蕨苷,食用前需要焯水處理;香椿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食用前需要焯水處理。建議采用蒸、煮等烹飪方式,盡量避免涼拌、生食。
(三)食用要適量。野菜大多性寒涼,過量食用容易引起腸胃不適。部分野菜還含有光敏物質,食用后曬太陽可能誘發日光性皮炎。建議根據自身情況適量食用,并注意飲食均衡。
三、出現不適,及時就醫
食用野菜后,如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食用,并盡快就醫。同時保留剩余野菜樣本,以便醫生診斷和治療。
四、加強監管,保障安全
野菜生產經營者應嚴把原料關,不得采購無合法來源的野菜,嚴禁生產加工銷售有毒野菜。同時,要保證野菜原料新鮮,采用合理的儲存條件、生產加工和制作工藝。野菜生產經營企業應保證產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要求,出廠時檢驗合格。
縣食安辦將組織相關部門加強對野菜采摘、銷售環節的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采摘、銷售有毒有害野菜的行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鹽邊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2025年3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