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邊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汛期食品安全風險的提示
發布時間:2024-07-16 來源:鹽邊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當前正值汛期,氣象、地質災害多發,加之由于夏季氣溫高,空氣濕度大,食品和水源容易受到細菌、霉菌的污染,可能導致食品發生霉變和腐敗。同時野生蘑菇、野菜也進入生長旺盛期,極易發生誤采誤食引發食物中毒。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防止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特發布以下食品安全風險提示。
一、消費者食品安全風險提示
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應選擇資質齊全、食品貯存條件良好的正規商場、超市和市場。在選購過程中,應仔細查看食品標簽標識,了解食品的質量情況,并選擇包裝完整、狀態正常且在保質期內的食品。特別要注意的是,不應購買和食用那些曾被洪水、雨水浸泡過的預包裝食品。
在汛期,由于高溫和高濕的環境,建議消費者不要一次性采購和儲存大量的食材,以防止因長時間貯存導致的食物腐敗變質。對于短期存放的食物,應注意保持低溫、防塵、防蠅蟲、防鼠,并確保食物的隔水防潮。如果發現食材出現變味、發黏、發霉等情況,應立刻處理,禁止食用。
外出就餐或家庭飲食時,避免飲用不潔凈的水;不食用死因不明的畜禽肉類;不食用未完全燒熟煮透的食物;飯前便后及接觸過洪水后要洗手;不隨意采食野生蘑菇和野菜;烹飪食物時,確保刀具、砧板、餐具生熟分開使用;涼菜和自制飲品等要現做現吃,盡量避免食用剩飯剩菜;如確實存在剩飯剩菜,應及時分類冷藏保存,再次食用前務必徹底加熱煮透。
二、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食品安全風險提示
食品生產單位應強化生產過程控制,并加強采購、存儲、使用、運輸等各環節的風險管控。特別需關注原輔料、食品添加劑、成品等因儲存不當可能遭受洪水浸泡、腐敗變質等問題,以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嚴禁使用被洪水淹沒、浸泡或已發霉變質的谷物或其他食物原料加工、生產、制作食品。瓶(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要做好水源監測,成品檢驗合格后方可銷售。
食品銷售單位認真落實食品安全自查,進貨查驗、索證索票等制度,不采購不銷售不合格食品,不出售被洪水或雨水浸泡的預包裝加工食品。網絡食品銷售第三方平臺加強配送貯存過程食品安全防護,做好食安封簽,不配送被污染的食品。
餐飲服務單位要及時清理發霉變質食品原料,規范加工制作行為,做到生熟分開,食物燒熟煮透,不得直接使用地表水加工制作餐食和沖洗食物、餐具。不得超范圍經營涼菜,認真落實餐飲具清洗消毒制度,防止洗滌劑殘留和微生物污染,造成食品安全事件。
三、食品安全各責任單位工作風險提示
(一)加強學校食堂、單位食堂、集中配餐、農村集體用餐食品安全監管,重點排查超范圍經營冷葷類涼菜等違法違規行為,積極預防和減少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
(二)發現食品生產經營者經營場所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要向同級住建部門通報情況,防范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三)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確保食品及原材料采購、加工制作、貯存運輸、銷售等全過程食品安全。
(四)指導食品生產經營者妥善處置因水淹浸泡等原因導致的腐敗變質、污穢不潔食品,防范問題產品再次流入市場。
(五)嚴查餐飲服務單位超范圍經營涼菜,和餐飲具清洗消毒制度落實不到位造成洗滌劑殘留和微生物污染的風險。
(六)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過期食品、霉爛變質食品等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食品安全利益和合法規范的食品市場秩序。
(七)統籌各部門加強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及時發布風險提示,提高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八)加強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一旦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做到第一時間開展應急處置,防止事態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