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天府旅游名縣丨讓鹽邊非遺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煥發新活力
發布時間:2023-06-28 來源:鹽邊縣融媒體中心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每一次非遺傳承
都是一次新的遇見
從千年流芳的演繹里
遇見薪火相傳的朝氣
從生生不息的傳承里
遇見歷久彌新的經典
千百年來31個民族
在這里碰撞交融、共存繁榮
勤勞的大笮兒女
在這里不斷創造、積累、傳承
3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雅礱江畔熠熠生輝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百姓致富的推動力量。鹽邊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精神,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加大保護和傳承工作力度,把準非遺活態傳承與保護的脈搏,讓非遺在保護傳承中綻放光彩。

鹽邊源遠流長的歷史文脈,多民族的文化碰撞交融,傳承留下了數量眾多、異彩紛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全縣共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31項,其中,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項:笮山鍋莊、苗族繃鼓儀式、仡佬族送年節、傈僳族婚禮、傣族祭樹神儀式、苗族喪歌(斗釜歌)、傈僳族服飾制作技藝、鹽邊油底肉制作技藝、渾漿豆花制作技藝、四川綠茶制作技藝(鹽邊茶制作技藝);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項:所利婚禮、周府糕點制作技藝、摩梭婚禮、紅彝蹀腳舞、苗族傳統織布技藝、苗族蘆笙、鹽邊傈僳族葫蘆笙、桑葚膏手工制作技藝;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項:傈僳族火草麻布制作技藝、傈僳族木楞房建造技藝、傈僳族弩弓制作技藝、獅子龍燈、金錢板、鹽邊羊肉米線、鹽邊泡菜魚、三源豆生、鹽邊牛肉、姜婆婆涼粉、苗族蠟染、苗族手毽、蹴球。




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深入挖掘非遺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資源,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探索“非遺+旅游”的文旅融合發展之路,讓文化更富有活力,旅游更富有魅力。
借助傈僳族服飾制作技藝、苗族蠟染等項目開發系列文創產品;積極研發食品類非遺項目,成功完成羊肉米線預包裝食品;成功建設了兩個傳習中心,將傳統非遺項目進行了活態的展示和傳承;建設7個非遺工坊,設立展示和體驗基地,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將非遺項目進行創編進行舞臺展演,以節會為載體,傳承活動有聲有色。
與時俱進,融合創新。鹽邊的非遺,正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不斷續寫新時代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