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婚禮
發布時間:2019-06-12 來源:鹽邊縣文化館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鹽邊縣的摩梭人古代稱為么些、磨沙夷。一部分是土著,一部分從云南麗江遷入,為納西族支系的民族。分散居住在鹽邊縣格薩拉、永興、國勝、共和等鄉鎮的部分村社。
鹽邊縣的摩梭家庭為父權制個體家庭,實行一夫一妻制,尊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周陳聘定”、“阿舅則美該”(養女嫁還舅家)的婚配原則。稱“老親老戚調換親”,婚事要經父母舅舅同意,經過求婚(又稱“套口氣”、“納話”、“開草匹”)、定婚、結婚、“瓦卡”(復原)幾種程序。土著摩梭與外來摩梭的傳統婚禮大同小異,有小區別。
求婚:男家請一德高望重老人為媒,帶酒2斤、布料2段、方茶2塊、煙葉2把到女家求婚,雙方家人用歌聲為媒,一問一答,征求親戚長輩意見,稱為“請來一女嫁九族”,吃開口酒,又叫“燒香”。同意則定婚。
定婚:男子由本家舅舅攜帶三色禮到女家,雙方長輩在堂屋內敬鍋莊菩薩和祖先,鍋莊石上滴酒,共同喝酒吃菜而訂婚。兩個童男女吹響海螺,表哥表妹對歌,互用中指醮酒彈對方,各擎紅燭照對方的臉。準岳父母贈準女婿三件禮物。訂婚禮成。
迎娶:按照達巴擇定的“吉日”,男家殺豬宰羊,做好米花糖、豬膘肉、麻糖、釀好白酒、糯米甜酒、炒瓜子花生等,堂屋地上鋪好綠松毛,臺階上用青枝綠葉搭一個“親棚”,吊一個裝有錢幣的紅綢繡球,院中央栽兩棵青松。男家叔叔帶領四個鼓手、六人敲鑼打鼓,親戚和青年人組成迎親隊伍,抬上禮品吹吹打打到女家,到女家村口時放三聲火槍告之。女家人把迎親隊伍接住,敬獻米花、麻糖、煙、酒、茶等,迎親客人吹葫蘆笙圍繞松樹歌舞三圈,迎親隊稱“行媒”,送親隊稱“坐媒”,在長桌席對坐入席。入夜在院中圍篝火“打跳”(鍋莊舞)。
第二天翌晨,新娘叩拜祖先,告別父母后,由哥哥抱出堂屋,背到馬前抱上白馬(婚馬),男女兩家各派一角力“爭馬頭”,勝者獲得繡球中的錢幣和女家老人敬的三杯酒。送親男客捧上陪奩掌盤,火槍齊鳴,笛和葫蘆笙齊奏,簇擁新娘向男家走去。若兩家是同村的,隊伍要在山道上繞行。進入男家,新郎攔住馬,牽馬入院,行媒按男左女右入座,先由新郎父母敬酒一巡,再由新郎叔叔敬酒一巡,接著親戚們輪番敬酒夾菜,并接受一對新人敬的“孝敬酒”。傍晚在院壩中的篝火旁唱歌跳舞、摔跤、扳手勁、扭扁擔等通宵達旦。
次日早飯后,舉行“瓦卡”(復原),新郎新娘端茶盤為雙方親戚敬煙、酒、茶,親人接過后分別在茶盤中放一些錢幣。男家在院壩中跳三圈舞即進屋,女家跳三圈舞后吹著葫蘆笙回家。婚禮結束。
摩梭傳統婚禮具有濃郁的地域性,世代相傳,活態現存,是當地傳統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
摩梭傳統婚禮凝聚民族感情,增強民族團結,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專家學者研究提供研究素材。

1、求婚對歌

2、行媒迎親

3、新娘叩拜祖先

4、叩拜祖先及父母

5、新娘與母親及姐妹告別

6、新郎新娘

6、新娘

7、表姐妹送親

8、敬行媒酒

9、敬酒

10、敬茶

11、敬坐媒酒

12、篝火

13、跳鍋莊

14、坐媒送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