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園縣城”,一刻鐘可以做什么?
發布時間:2023-08-25 來源:鹽邊縣融媒體中心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一刻鐘可以做些什么?在“花園縣城”,居民出門步行15分鐘,就可到達活動中心、公園、書房等地,樂享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近年來,鹽邊始終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在群眾關心的領域上用情用力,打造便民“舒適圈”,以更接地氣的工作成效書寫更有溫度的民生答卷。

生態建設的“園林圈”

清晨,在就近的廣場上活動筋骨;傍晚,在綠植環繞的公園散步、健身……“花園縣城”大大小小的公園,正以精心的綠化和優美的環境,成為吸引市民走出家門游玩休閑的好去處。
鹽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用生態“底色”描繪發展“綠色”,強力推進公園綠地建設,提升縣城品質,2023年5月,鹽邊縣城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園林縣城。隨著大量公園綠地投入使用,鹽邊居民實現了“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生活,盡享一刻鐘帶來的“園林福利”。

鹽邊縣城以公園為核心,以道路綠化為主軸,依托山地城市的特色風貌,堅持城鄉一體打造生態綠帶。如今,鹽邊縣城建成區綠地面積達144.93公頃,綠化覆蓋面積達167.05公頃,公園綠地面積達20.53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8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6.08%,綠地率31.3%,逐漸形成“林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優美風景,一幅如詩如畫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觸手可及的“書適圈”

每到周末,不少市民都會來到城市書房看書。“從我家步行至這里不到十分鐘,特別方便,這里有很多共同的閱讀愛好者,看書氛圍很濃厚。”縣城居民蔣女士說,無論是備考還是看閑書,她都喜歡到城市書房,這里藏書豐富,每次閱讀總能有新發現、新驚喜。
和蔣女士一樣,居住在縣城的許多居民都習慣在閑暇之余到圖書館或者城市書房、農家書屋閱讀學習。隨著文化益民工程的深入實施,全民閱讀漸成風尚,公共文化場館儼然成為居民充實自我的“文化加油站”。

鹽邊厚植文化自信,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始終把公共文化服務作為未來發展之路的“燈塔”,大力改革公共文化的投入、管理、運行模式,建設廣大群眾觸手可及的閱讀“書適圈”,用家門口充滿書香氣息的書房書屋、閱讀點,為群眾文化生活增添詩情畫意。
目前,鹽邊已建設遍及城鄉的圖書館分館13個、城市書房32個、農家書屋80個、社區閱讀服務點4個,笮悅慧閱讀服務點18個,配置圖書萬余冊,實現設施共建、服務普惠、空間開放、文明創建共享。
促進健康的“健身圈”

近年來,鹽邊扎實推進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堅持常態化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充分調動市民群眾參與體育、促進健康的積極性,而逐步完善的公共體育場地更極大地激發居民健身熱情。
健康生活理念漸入人心,市九運會在鹽邊開賽,縣第七屆職工運動會也拉開帷幕,各比賽場館建設及維修改造有條不紊推進,健身也漸漸成為居民的生活新常態。
晚上七點過,居民蔡先生步行5分鐘到健身房,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享受著屬于自己的休閑時刻。“健身房里設備豐富,家附近也有健身步道、小廣場、籃球場等場所,足夠滿足健身需求。”蔡先生說。

據了解,目前“花園縣城”建有各類體育場館、健身中心3個,體育公園2個,健身步道2條60公里,同時全縣實現了行政村級體育健身設施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73平方米,居民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就能快樂健身的夢想。

未來,鹽邊將按照縣委十五屆四次全會要求,持續用力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完善提升縣城核心區、更好滿足鹽邊人民宜居宜業功能配套,建好“小縣優城”,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加充分、更為均衡地惠及群眾。



